• 敖建平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非真空法制备CIGS和CZTS薄膜太阳电池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基础。电沉积CIGS薄膜太阳电池效率达到15%,电沉积CZTSe太阳效率达到10%。主持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海内外高校企业合作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十一五”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 蔡宏琨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柔性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主持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10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 余篇,申请并获发明专利5 项。2021年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长期从事柔性衬底(不锈钢箔、PI和PEN等)半导体薄膜材料和器件研究。研究重点包括:结合半导体材料的能源转换过程特点,表征材料的多尺度结构;结合原位表征技术和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协同揭示光生载流子高能态/激发态载能粒子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与材料多尺度结构的交互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其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面向产业化发展,开发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新型光伏材料和器件。
  • 丁毅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高效光伏材料与器件等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钙钛矿、新型晶硅及量子点基太阳电池等。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面向器件高效化、低成本化及产业化发展,从器件结构创新设计、材料生长制御工程、缺陷成因及抑制策略、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等多维度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两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研发了新型薄膜制备工艺及设备,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成果转化。承担《大学物理》、《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已培养硕博士毕业生10余名,多名获评“优秀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称号。
  • 范登平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多模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
    个人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2019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并获得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毕业后曾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主管,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学习和医学图像分析。在伪装场景理解方向上有突出成果,如:1. 基于组-背景挖掘的搜索识别模型SINet-V2,因系统地提出“伪装目标检测” 任务(Demo)并取得高性能而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评定该技术取得国际领先水平,被英国权威杂志《New Scientist》报道。2. 并行反向注意力网络PraNet 可从结肠镜图像中精准地分割息肉,从而在MediaEval2020竞赛上取得精度指标冠军,被斯坦福2022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引用, 并被集成到华为算法库中(Ascend ModelZoo, link)。公开16项中/美发明专利, 技术被用于三星、华为、阿里(Kaleido-BERT 被用于阿里电商搜索系统) 、日本LPIXEL公司。 发表高质量论文约20篇(含10篇TPAMI):2篇CVPR最佳论文提名(入选率为0.8%和0.4%)、1篇NeurIPS研讨会最佳论文、获首届计图
  • 侯国付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纳米光子学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长期从事新型高效光电转换材料与光伏电池的器件设计、制备、表征及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连续参加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973 项目关于低价、低衰减光伏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十三五至今主要面向光伏产业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工艺简化的需求,开展新型高效晶体硅异质结SHJ 光伏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 光伏电池、基于免掺杂钝化接触的新型晶硅光伏电池机理及关键技术研发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课题以及天津市各类科研项目等,在薄膜沉积过程的等离子体诊断与模拟、材料生长机制、薄膜结构特征及光电性能调控、高效电池结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Smal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 黄茜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究与设计
    个人简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JKW基础加强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天津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计划项目1项,横向科研课题4项。入选天津市131第三层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JCR一区1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1项,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力论文一等奖1项。围绕低成本高效太阳电池开展深入研究,先后从事了硅基薄膜、晶硅、钙钛矿、钙钛矿/晶硅叠层等多类电池的光电功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工作,并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