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盛之教授级高工,博导,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光伏发电的融合
    个人简介:教育部薄膜光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及光伏专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光伏发电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太阳电池及应用,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光伏发电的融合”,开展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等新型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与性能预测、光伏电站的智能化检测、大型光伏电站运维机器人、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绿色环保的退役光伏组件智能化回收技术等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工信部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作为技术骨干973项目、863项目及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积极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项目5项,累计经费300多万元。相关成果获国际领先鉴定成果,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
  • 杨巨峰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多媒体计算
    个人简介:国家级青年人才、天津杰青、南开百青(A计划),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2016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视觉与学习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国际情感计算汇刊(IEEE TAC)编委,中国计算机视觉大会(CCCV 2017)和可视媒体计算大会(CVM 2017)组织委员会主席,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 2022)Workshop主席,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 2024)领域主席,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 2024/2025)资深程序委员。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与提出了2024年中国科协十大前沿科学问题第1位“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已发表PAMI/CVPR等CCF A类论文50余篇。
  • 张建军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膜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与器件,能源系统应用
    个人简介:长期致力于新型光电材料及器件和与新能源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智能电网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及器件研究、新型聚合物有机光伏电池研究、量子点纳米颗粒光电性能及器件研究、硅基合金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能源系统的设计研究。曾获科技部863、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等项目支持。发表SCI 论文百余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 余项。
  • 张晓丹研究员,博导,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硅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催化材料;等离子体诊断和模拟
    个人简介: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薄膜光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太阳能学报》和《太阳能》两刊编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等;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奖3 项、以及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巾帼发明家新秀奖。2019 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4年获“天津市杰出人才”称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从事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20余年,获基金委联合重点基金、省部级和公司横向等项目累计27项,总经费8000多万元,包括以首席专家完成的科技部十二五863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开压超过3.0V、效率超过15%的硅基薄膜四结叠层电池;世界上第一块无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世界上第一个封装的较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
  • 张毅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半导体薄膜光电子器件;新型微纳光电传感器件与技术等
    个人简介: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组与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任国家科技部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并应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个省部级项目的函评专家。任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新材料委员会委员。面向半导体光电功能器件(包括光伏电池、微纳传感器件与技术、柔性电子器件等),对载流子产生与迁移有重要影响的半导体光电薄膜的可控生长、缺陷及光电性能调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具有高稳定性、廉价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以及柔性光伏器件等开展研究。2015年在国际上采用溅射法率先研制出效率为10.4%的Cu2ZnSnSe4光伏电池,2022年研制出效率为14.4%的Cu2ZnSn(S,Se)4光伏电池,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等高质量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应邀在Adv.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撰写综述文章5篇,应邀在国际/国内会议做邀请报告近30 次,授权发明专利6项。与国际同行发起组织了本领域具有
  • 赵颖研究员,博导,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新型光伏材料与电池
    个人简介: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PVSEC)国际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光伏能量转换会议(WCPEC)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太阳能学报”和“太阳能杂志”副主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科技部“十一五”“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2006 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研究内容包括:宽光谱光透过、高电导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器件质量非晶硅、微晶和多晶硅薄膜制备、高效硅基薄膜叠层电池、HJT 电池、以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制备等。主持并完成科技部973、国际合作项目、天津科委攻关等10 余项科研项目。已发表SCI、EI 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3部著作的编写工作。获部委级科研鉴定成果10 余项,全部为国际先进水平。2019 年获第29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PVSEC Award”奖,2013 年中国光伏学术大会获“中国太阳能光伏成就奖”。曾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